沙城之所以出好酒,主要是得益于上天賜于的一汪好水-老龍潭泉水
為什么說龍潭的水好呢?
我們知道,宣化牛奶葡萄也是很有名的,1917年,宣化王興文老先生想用宣化牛奶葡萄釀酒,成立了“裕華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”,酒廠特意選在沙城。為什么呢?就是為了用老龍潭的水。該廠釀出的葡萄酒色香味俱佳,1921年至1922年間,世界特產博覽會在巴拿馬舉行,裕華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將此酒送往博覽會展出,受到世界各國廣泛贊譽,被授予榮譽獎獎章和證書。
當然也有人不信這一套,認為哪里都有可以出好酒。1952年,察哈爾酒業專賣公司將沙城酒廠生產果露酒的設備遷往張家口。那時候,張家口是察哈爾省省會,為了保證工藝不變,質量不降,將生產果露酒人員一并遷過去。因水源影響,酒質下,銷路不暢,又遷往宣化,到了宣化,仍沒有改變酒廠的命運。1956年,遷出四年,歷經兩地的果露酒廠全套設備和人員又遷回懷來。事實勝于雄辯,經歷了拆拆裝裝,經歷了瀕臨倒閉,經歷了產品滯銷,人們才終于明白,沒有好水是釀不出好酒的。宣化王老先生本不是釀酒專家,此前在宣化一中任監督,也就是校長,離任后與教育界同仁合資舉辦了葡萄酒公司,特意選址在沙城。富有戲劇性的是,35年后,察哈爾酒業專賣給公司卻將酒廠遷出又遷回。至此,我們不得不佩服王老先生的高明,王老先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,還有王老先生尊重科學的精神。
老龍潭成了沙城一景,也是沙城一絕,更是沙城一寶。
好水釀好酒,好酒靠好水。自元以降,沙城便以釀酒聞名,明天順年間,以當地優質高粱和老龍潭泉水釀造的“沙酒”醇香味美。清康熙年間,城內私人酒坊已發展到五十多家。清康熙大帝一生六出懷來,康熙十一年(1673年)秋,康熙出巡塞外,至沙城,見燒酒流珠,酒香四溢,酒興頓生。命取嘗之,醇香味美,不禁贊日:“酒甚佳”,賜名“沙酒”。亟命侍衛馳進太后。從此,“沙酒”名聲大振,欽譽京都。除歲歲朝貢,暢銷京城,還遠銷包頭、庫侖(今蒙烏古蘭巴托)。
史料記載,“沙酒”原料考究,工藝獨特。釀酒:以上等高粱高產田原料,以大麥、豌豆踩制“伏曲”,使用“陳曲”為糖化、發酵劑,加之水質優良,富含礦物質,能促進糖化發酵。制酒:繼承傳統的“老五甑”方法,總結出一套“穩、準、細、凈”的操作經驗,清蒸輔料、發酵池、發酵期、貯存期都有講究。
現在的長釀集團,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,企業生產規模擴大,天然的一汪泉水自然是不夠用了,現在的長釀集團的釀酒水源是老龍潭泉水一脈的水系。
1957年,沙城制酒廠規模擴大,籌建新廠房,為了選好廠址,充分利用龍潭水源,經專家測定沙城鎮南約1.5公里處是龍潭水系最深處,即沙城鎮榆林屯與五街交接處,是龍潭水系最豐富區域,當年開工并竣工。主要有白酒、煮酒、包裝、快機磨等車間,占地面積60000平方米,并增設了新的機器設備,改變了幾百年來的手工操作方法,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迅速提高。
上一篇: 「沙城風云」沙城釀酒歷史文獻記載
下一篇: 老經理趙德祥回憶沙城生產葡萄酒歷程